遗产工程

来源: 时间:2020年10月15日
  • A+
  • A
  • A-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是指中国历史上所形成的具有国家文化价值的档案文献。凡中国档案文献,包括流散在海外的中国档案文献,无论是各级国家机构所形成的,还是各类社会组织及个人所形成的,只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符合国家级判定标准,通过申报,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批准,即可命名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由于档案记录社会活动的完备性和稳定性,承担起"社会记忆"的重任。档案作为人类文化历史遗产,延续了人类的记忆,我们通过档案可以看到几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档案是人类文化的记录者和承载者,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档案以内容浩繁、博大精深,被誉为"历史文明之母"。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档案管理视为人类的"记忆工程",将档案视为人类社会的"记忆"工具。实施"遗产工程"是为了配合"世界记忆工程"做好中国档案文献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前期准备工作。 

       "世界记忆工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的,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延续,目的就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实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是为了加强社会的档案文献保护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抢救、保护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由国家档案局负责组织实施的,已有48件档案文献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首批列入的48件档案文献,件件值万金。清代以前的居多,如唐朝开元年间档、元代西藏归属问题的档案文献、明代"金书铁卷"档案文献、明代谏臣杨继盛遗书及后人题词、清代玉牒、金榜等;民国时期的也占一定比例,如孙中山手迹-"博爱"题词、中山陵档案文献、1915年云南护国首义档案文献、钱塘江桥工程档案文献等;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档案文献,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手稿)因其珍贵也列其中。 

       天津市档案馆首次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有2件被登录,即"中国北方早期商会产生"和"中国近代邮政起源" 档案文献。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