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天津档案馆 时间:2006年02月12日
  • A+
  • A
  • A-

    “十一五”时期是天津全面实现 "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五年,也是推动档案工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五年。为加快推动天津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为天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特制定“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天津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坚持以档案服务为主线,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以档案馆库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业务基础建设、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坚持档案事业发展“五统筹”,紧密围绕全市"三步走"战略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积极推进档案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天津档案享业与天津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二、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档案馆库建设和档案资源建设方面的瓶颈问题。各级政府对档案事业的投入要逐年增长,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改造市档案馆原库房,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区县和专业档案馆,完善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建设再上新水平;全面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加大征集工作力度,完善接收工作标准,优化结构,丰富馆藏,形成齐全、完整、丰富的档案资源体系;打造一流水平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市档案目录、全文、多媒体档案基础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到“十一五”末,基本形成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全市档案事业法制化体系、复合型人才体系、多元化馆(室)藏体系及高效快捷的社会服务体系,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现代化地区之一。
    三、主要任务
    (一)档案法制建设
    1、健全完善天津市档案法规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入研究,及时清理、修改地方档案管理规范与标准。“十一五”期间,提出修订《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的意见和建议,出台一批重点行业档案管理规范标准。到"十一五"末,基本建立与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档案法规与标准体系。
    2、切实提高档案行政执法水平。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内容和程序。重点围绕国家档案资源的齐全归档和安全管理以及现行文件的报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市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非国家所有档案的管理等,实施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3、积极营造良好的档案法制环境。大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重 点抓好对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国家公务员的宣传教 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和档案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的档案法制意识,有效 促进档案法制建设。
    (二)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
    4、切实抓紧档案馆库建设。按照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要求,大力 改善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和利用条件,重点完成对市档案 馆原有库房的改造,大力推进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完善功能,各 项基础设施达到先进水平,着力解决危房险库和档案安全隐患问题。各 专门、部门及企事业档案馆要严格按照天津市各级各类档案馆设置与 管理要求,切实加强档案馆库建设,适应各项事业发展需要。
    5、积极抓好各级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展厅布局,扩大展厅规模,举办有影响、高质量的档案展览。完成市档案馆开放性、多功能新展厅的建设,各区县档案馆要建设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条件的要设立固定陈列厅,使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6、大力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按照建设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的要求,进一步改善政务信息公开服务和档案利用服务条件,配备阅览、检索、接待服务等现代化服务设施设备,努力打造一流档案服务。
    (三)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业务建设
     7、不断强化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业务基础建设。严格机关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审核备案制度,切实提高对各门类应归档文件的控制能力,确保应归档文件齐全完整,整理规范,方便利用,并依法按期向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加强对国有企业档案的管理,大力开发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自主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服务。严格落实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验收制度,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加强科技档案管理,建立天津市科研档案目录中心。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建档工作,力争到2008年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基本完成建档任务。
    8、继续深化社区和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巩固社区建档成果,充分发挥再就业档案、低保档案、特困户档案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村级建档指导,推动乡镇档案规范化管理,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开展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档案工作,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档案服务。
    9、积极推进滨诲新区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滨海新区档案资源、现行文件及各类政务公开信息的整合共享。围绕滨海新区城市建设、重点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切实抓好重大建设项目及重大活动的提前介入和档案跟踪服务,为加快滨诲新区的开发开放建设服务。
    (四)档案资源建设
    10、全面加强档案收集。依法做好应进馆档案的接收工作,及时补充完善进馆名录,不断完善接收标准,拓展接收范围。大力开展境内外档案征集工作,对散失在英、法、德等国家的天津近代历史档案进行征集。抢救性征集本区域名人、名产、名店、名企、名校、名院等具有地方特色档案资料。做好当前城市建设面貌抢救性拍摄记录。搞好本地区、本部门重大活动档案资料的收集进馆,切实形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便于利用的档案资源体系。
    11、加快推进档案开放开发。加大档案鉴定与整理工作力度,市档案馆要完成重要历史档案的文件级编目工作,各区县档案馆基本完成1980年前形成的档案解密划控与鉴定。建立和完善档案开发开放机制,达到开放期限的档案要全部开放。围绕全市工作重点和百姓关注的热点,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大力开发有价值、高品位、多元化的档案文化产品,重点实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研究项目《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历程回顾》、市现代服务业12个旅游版块史料编纂项目,为领导资政和社会服务。
    12、加紧实施档案抢救与保护。落实国家档案抢救与保护政策,有计划地推进重点档案整理、修裱、缩微、扫描、编目等抢救保护工作,确保国家档案资源的安全保管和永续利用。市档案馆进一步建立完善档案特藏库、杰出人才档案库和多媒体档案库的建设,各区县档案馆要积极创造条件对重点珍贵档案实施保护。"十一五"期间,市档案馆90%的馆藏声像档案实现数字化转换。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
    13、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天津市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二期工程,搞好其硬件和软件系统升级,建立完备的信息数据存储系统及灾难数据备份系统,有效扩大安全存储空间,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各区县档案馆全部建成内部局域网应用平台,市级机关60%以上单位和部分大中型企业实现电子文件归档,50%的各类档案馆具备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和利用条件。
    14、科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接收利用工作,有序推进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市档案馆完成500万页全文数字转化,各区县档案馆和市级机关全部实现馆(室)藏档案文件级机检,珍贵易损且利用率高的重要全宗档案全文数字化达到90%以上,全面建成市和区县两级档案目录数据中心。努力建成一批数字档案馆。全面整合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天津档案信息服务系统,初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
    15、大力加强市和区县档案网站建设。全面提升档案网站服务功能,努力打造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具有天津特色的档案门户网站,建立市和区县两级网上已公开现行文件中心和档案目录中心,形成以天津档案网为主干的全市性、分布式、互联互通的公开档案信息发布平台和查询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为公众获取档案信息和政府公开信息提供服务。
    (六)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16、积极实施“185”人才培养工程。以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建立档案系统学科带头人队伍,建立高级人才库,大力培养高层次档案人才。到"十一五"末,基木建立以10名左右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档案专家、80名左右在全市范围内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拔尖人才和学术披木带头人、500名左右中青年档案业务骨干为支撑的全市档案人才队伍。
    17、不断深化继续教育。以岗位培训为基础,以知识更新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围绕档案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继续教育,稳步推行档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有计划地举办高级研修班、境外学习交流等多种培训,不断提高档案队伍的整体水平。
    18、积极开展档案学历教育。依托高校,全面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学历层次,到2010年,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各级各类档案馆专业人员、市级机关档案人员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其它单位档案人员70%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全市档案系统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人数达到300人。
    四、重点建设项目
    1、市档案馆原库房改造项目。改造市档案馆原库房3000平方米,用 于建设公众阅览服务大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大厅、学本报告厅等 公共服务设施,使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快向公共 档案馆转型。
    2、区县档案馆馆库建设项目。采取以区县投资为主,市里给予适当 补助的方式,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体现社 会性、文化性、开放性、现代化的区县综合档案馆,没有独立馆舍或馆舍 危漏的档案馆要优先规划。
    3、市档案信息资源库二期建设项目。对档案信息资源库一期工程升 级改造,建立数据在线备份系统,新建档案数据脱机灾难备份中心,增加多媒体网络加工及视听设备等,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
    4、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接收示范应用工程项目。依托电子政务建设,以电子公文归档为突破口,稳步开展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接收试点工作。市和区县分别建成档案目录、档案全文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形成以市档案信息数据库为中心、各区县档案信息数据库为分中心、各专门部门档案馆及各级机关档案室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的全市档案基础数据库群。
    五、保障措施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统筹档案事业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综合档案馆与专门、部门档案馆的发展,统筹档案馆与档案室的发展,统筹档案资源建设与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统筹档案工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全市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加快发展。
    2、切实加强对档案事业的领导。各地区、各单位要依法将档案事业各项建设列入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规划,特别要把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年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切实改变档案事业经费不足的局面,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搞好服务。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实施“三步走”战略,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档案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和创新档案服务新方式,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中服务。
    4、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在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大力开展档案管理现代化评估工作,到“十一五”末,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60%的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和40%的重点国有企业达到评估标准。通过开展评估工作,进一步强化国家综合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建设,切实加强档案事业宏观管理,推进档案业务建设,提升全市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5、注重档案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以理论创新为先导,针对档案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健全档案学术研究组织,大力开展前瞻性、规律性、应用性研究,加快科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加强与图书、文献、博物馆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助推档案事业加快发展。
    6、加大档案宣传工作力度。积极搭建多媒体档案宣传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宣传媒介、档案网站和档案期刊的作用,围绕全市重大纪念活动开展档案宣传月、展览月等活动,多渠遣传播档案文化,广泛拓展宣传教育功能,提升全社会档案意识。
    7、加强档案安全保管。大力强化档案安全意识,进一步建立完善档案安全预警机制,严格落实档案安全责任制,加强对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提高档案馆、档案室抵御自然灾害和危及档案安全的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档案安全。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