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为“三下乡”活动服务纪实

 
    田间地里,郁郁葱葱。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第1村的王老伯如醉如痴地指着各种农作物对我们说:"祖祖辈辈了,地还是这块地,水还是这洼水,长出来的咋就这般好!我活了68啦,这还是第一次尝到档案带来的甜头。"斯言可贵,此前,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农民是无论如何也没有体会过档案工作给他们带来的福份的。
    党的16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统筹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乡化进程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这一奋斗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做好"三农"方面的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希望档案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为'三农'做好服务工作。"这一问题的阐述,为新时期下档案工作者创新档案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


                   档案工作"常在乡"

    我们翻阅着北辰区宜兴埠镇办公室"四下乡"的档案卷宗,那里的"四下乡"活动如火如荼,颇有声色的场面历历在目。宜兴埠镇顺应时代需要,适时地把"三下乡"变成了"四下乡",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下乡活动:他们组织了文化系统采取文艺演出、送图书下乡、义务摄影、义写春联等形式,把体现优良传统、反映时代精神风貌、适合农民口味的文艺精品送下乡;组织了科技人员和青年科普志愿者下镇入村,广泛开展宣讲、咨询、示范、展示、服务以及送良种、化肥等物化技术成果下乡等活动;又组织医疗工作者义务为农民诊病治病、送医送药,大力宣传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卫生防疫、生殖保健和卫生科普知识,加强农村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此外,他们还开展各类法律咨询服务和普法活动,深入镇、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现场办公和咨询讲座,解决基层单位、广大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等方面遇到的涉及法律的问题。"四下乡"档案卷宗真实地反映了宜兴埠镇开展"四下乡"活动的全部过程,使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档案记载(一):宜兴埠镇贯彻落实区文明委关于"四下乡"活动的部署,针对本埠农村、农业和农民实际需求,于2003年12月18日在全镇启动了送良策、送平安、送健康、送欢乐、送技能、送整洁、送温暖等"七送"活动。
    档案记载(二):2004年1月21日至2月6日,在宜兴埠一街超市前广场、福临商厦前广场等地点,组织大型灯会活动,并附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进一步活跃群众节日文化活动。
    档案记载(三):本着面向市场、挂钩企业、按需分配、集体补贴的原则,宜兴埠镇开展知识扫盲送技能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富裕劳力和困难户、低保户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培训补助,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尽快脱贫致富。
    档案记载(四):本镇制作6000册集生殖保健、法律法规等为一体的2004年台历,无偿发放到每位育龄妇女家中,为农户送去健康知识。
    档案记载(五):以各街班子成员、居民小组长和武警六支队官兵为骨干,组成宣传小分队,广泛发放《致全镇广大居民一封信》,大力宣传创建法制文明镇和防爆、防火、防盗知识,提倡科学文明、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
    目睹着档案柜一卷卷、一册册排列整齐的"四下乡"档案,镇办公室档案负责人向我们介绍说:"四下乡"活动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系统工程,各种文件、资料、照片多且杂,我们要求各村的领导要亲自过问,确保这些档案的及时归档。我们还对这些村提出具体要求,让这些档案资料完整齐全地保留在他们那里,使各村的档案工作做到有实体、有效果、有服务,保证"四下乡"档案常在乡、常在户。充分发挥"四下乡"档案的作用,使它们真正起到为建设小康农村服务。这些档案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农民对档案信息及利用服务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档案帮我奔小康"

    乡间小路旁,有一间约莫100平方米红砖绿瓦的平房,这就是宜兴埠第1村"村村通"示范协会服务站。一卷卷、一册册的科技档案材料排放在镇档案部门亲自派人送来高档铁质档案柜中,整齐的桌椅以及墙角间的计算机网络设施,为这间普通的农房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里,农业科技人员利用多年积累的科技档案,将农业科普知识传授给渴望致富的农民,一批又一批学员了解了科技信息,学会了科学选种,掌握了科学种田;如今"村村通"网络的实现,为他们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坐在农舍,可以了解更多的致富信息,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68岁的王老伯就是这里的第一期学员,用他的话说:"科技让我致富,档案帮我奔小康"。他反复、认真地听取了农业部门有关专家讲授的农业生产科技知识讲座,在选种、育种等方面一次次翻阅科档材料,一遍遍地咨询农业专家。如今,他家地头的农作物如西红柿、辣椒等终于累累硕果、丰收在望。
    是的,档案工作已走出"深闺",正在全方位融入农村经济的社会生活,为"缺思路、愁销路、想技术、盼服务"的农民开启了一扇信息窗,许多农民借助档案的助推力,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迈开了大步。在北辰区宜兴埠镇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例一:该镇有关农业部门为200多户种田大户提供优质品种系列服务,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档案部门对这些材料进行及时归档。
    例二:刘马庄农民刘子富是种棉大户,当他查阅了科技档案,了解到G668号良种棉的特征、特性和栽培管理技术后,胸有成竹地说:"这回我们农民种地心里有根了"。
    例三:该镇许多农民反映,"四下乡"活动,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科技资料,为我们真正解决了生产难题,特别及时、特别解渴,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科技信息和知识,增强了我们致富的信心。
    "用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各镇档案部门和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密切党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城乡关系,推动农村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这是我们工作的宗旨。"北辰区档案局刘振义局长向我们介绍说。近年来,他们狠抓"四下乡"档案管理工作,典型镇、村层出不穷,在各区县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他们所做的档案工作为"四下乡"服务工作,犹如春天的暖流,流进穷乡僻壤,流进了千家万户。
    "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再给我们多带一些科技资料。"在我们临行前,村民迫切地问着。这是农民对"三下乡"活动的呼唤,对档案服务的呼唤。是的,广大的中国农村急需科技知识、档案意识,它们正在张开双臂迎接文明成果的到来。
    近年来,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及相关配套政策,各地档案部门正在全面开展了建立和完善土地延包、税收改革、退耕还村、小城镇建设、农村劳动力就业、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最低收入保险等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为农村改革和发展服务。
    档案工作任重而道远。

  
d"四下乡"活动          d"文化下乡"    
      d"卫生下乡"    
   
  
d"法律下乡"            d为经济建设服务
      d"四下乡"活动档案

  
d示范协会服务站        d利用科技档案
        d视察农村新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