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临渤海
  • 北依燕山
  • 九河下梢天津卫
  • 近代百年看天津
  • 天津鼓楼
  • 城市风光

城市区志文化部类与前志关系处理浅探

来源:秘书处 时间:2015年07月21日
  • A+
  • A
  • A-

  河北区地志办 朱英华

  【内容提要】 文化部类,是城市区志的灵魂,其与区志的经济部类、政治部类、社会部类、自然部类等相互交融、密切相关,在整部志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化部类编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区志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各区文化的传承、文明的进步、品位的提升。因此,二轮城市区志文化部类如何继承与拓展首轮志书相关内容,是摆在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天津市河北区二轮区志编修为例,进行初步思考。

  【关键词】 前志 重修 续修 城市区志文化部类

  城市区志在二轮修志中的地位日益显现,成为地方志编修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较快地发展。然而在二轮修志实践中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天津(上海、广东、山东)等部分地区,将二轮修志的断限定为上限1979年(1978年),下限定为2010年左右。这种断限的特殊性,致使与首部区志文化部类(一般上限为有史以来或创区开始,下限为1995年左右)出现了将近半数的重合。本轮区志文化部类与前志是什么样的关系,对重合部分如何处理,直接关系到城市区志编修的质量。

  一、与前志关系分析

  连续性编修方志,是从宋代开始的,已有2000多年的传统。这里的前志,是指首轮修志时期编纂的城市区志。前志与本轮城市区志,乃至于第三轮区志编修,就是一种连续性编修关系。故总体而言,前志是二轮城市区志编修的前提和基础,本轮区志编修是前志的继续、发展和创新。基于编修方志的连续性,从古至今主要延伸出创修、重修、续修为主的三种编纂方式。以天津市河北区志为例,前志就属于创修的产物。首部河北区志上限为1404年,明成祖永乐二年,下限为1995年,约600年历史。其中文化部类,多数从清朝起笔,搁笔于1995年,门类丰富、记载详备、用笔简洁。而本轮河北区志依据相关要求,上限为1979年,下限为2010年,约32年历史。其中与前志有交叉时限,即1979-1995年,约为17年,故此本轮区志文化部类与前志相关部类关系显然特殊。这种特殊关系具体表现为:

  一是基于特殊的区志断限,本轮区志文化部类与前志不是简单的续修关系,有约17年左右的重修,是续修与重修相结合。这种特殊关系在方志编修史上较为罕见,是新时代的新课题。二是与前志文化部类相比,时间跨度小,资料相对比较容易征集。三是本轮河北区志划限的主要依据是以突出改革开放为主题,较为完整地记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因此,本轮区志文化部类的记述,与前志的处理,重点要放在1979年以来文化体制改革上。四是篇目设计的处理。篇目设计是城市区志编纂的首要,是区志体例的具体化。处理好本轮城市区志文化部类与前志的篇目关系,攸关本轮区志的编修质量。两者编修方式兼而有之,就要求本轮河北区志文化部类的篇目设计,与前志不是体例篇目基本不变的延续,而是重新发凡起例,重新设置篇目,有所保留、有所创新的关系。

  二、重修部分处理

  现存方志具有数修历史的占据多数。如天津市自清康熙年间编修《天津卫志》,到民国时期《天津市概要》已有8次编修。重修、续修是方志发展史上的常态。也正是如此,才能让各地区方志历久弥新、绵延至今,促进了方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修,即重新发凡起例,重新设置篇目,重新构思撰写,重修志书一般间隔周期较长。之所以需要重修,是因为前志出现严重缺陷、遗漏或者错误。尽管如此,前志仍是重修本轮区志的基础。本轮河北区志文化部类与首部区志有17年的重修,是因为着眼于长远,以期较为完整地表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北区文化体制改革所取得新成就、新发展,以揭示其改革发展规律。对本轮城市区志中文化部类的重修处理,可以采用的方式有:

  (一)提炼式

  提炼式,即以前志为基础,对相关内容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这就要求在编写本轮城市区志文化部类时,要首先对首部志书文化部类内容进行研读,有侧重地保留前志资料,在消化基础上进行再记述、再编写,主要是对基本主线的梳理。如河北区志卫生篇中的妇幼保健、医政管理等内容,要认真研读,抓住卫生医药体制改革这条主线,重点保留1979年、1995年及其他重大转折、变革时期的内容,对其他内容进行精确地概括、高度地提炼,清晰地勾勒出改革发展的轨迹。它不是将前志机械式的照搬照抄,更不是将前志否定式的推倒从来。

  (二)整合式

  整合式,即以前志为基础,对相关内容进行重新的归类和调整,并从新的角度进行记述,属于改写的一种。本轮河北区志文化篇,将文物篇降格为章,划归文化篇;将首部志书中的图书、影剧院等章降为节,统一划归至第二章文化场所中。这也符合重修内容不能占过大篇幅的要求。相比于前志,本轮区志该篇门类划分更为科学、内容编排更为集中。篇目的整合,必然涉及重修内容整合式的重新记述,并追求与时俱进的新角度、新观点。整合式处理,还表现为表格处理法。即本轮区志文化部类的重修,可以多制作表格,用数据表等形式整合式反映,既保持连贯,又简洁明了。

  (三)补充式

  补充式,即以前志为基础,对相关内容进行重新的修订、补充和完善,是一种补写。对前志文化部类中存在明显缺载的遗漏的内容,如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轮河北区志设为文化篇第一章进行重点补记;对遗漏的民俗文化内容,征集资料补充完善;对意式风情区即前志的“意大利领事馆”等内容,专门召开专题研讨会,重新设立篇章节目,征集大量珍贵资料,重点补充完善。而前志对该部分内容仅仅用了不到200字。

  (四)纠误式

  纠误式,即以前志为基础,对重修部分内容中的错误之处进行纠正。这是一种辅助式处理方法。它一般由专人负责,并将纠误结果置于本轮城市区志之末。当然承担文化部类编写的分篇编辑也可以再搜集补充资料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前志中的错误,可以在重修17年内容时在文中直接将纠正后的事实写上,可用页末注,注明出处、原因、考证过程等。对于纠误式处理,必须谨慎使用,这需要有充分的依据、可靠的佐证。

  (五)参见式

  参见式,即以前志为基础,对重合部分内容采用参见法,制作参见系统,加以简单注明,不再重新对相关重复内容进行记述。参见式处理方法就是参见前志或者对本部区志中各篇有交叉的内容,采用互见的方式,具有简单灵活的优点。但是参见式方法也应谨慎使用,一般都是前志关于文化部类的内容记述相当详细、准确,归类科学、得当,且本轮区志资料搜集过程中没有发现更多新的资料,对本轮区志文化部类的记述也不是重点,可以采用参见法。如河北区志文化篇中的石刻碑记、遗址遗迹等内容,如果1996年-2010年未有重大考古发现,可以对重合部分适当采用参见法,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功能、定位有重大变化和影响的除外。

  三、续修部分处理

  续修即接续前志下限而修,完整意义上的续修且保持体例篇目基本不动。续修志书一般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20年左右续修一次。相比于重修,续修的频率更高。续修志书是基于前志尚无重大遗漏、错误,前志编修的质量较高,一般没有重修的必要。但本轮城市区志部分地区划限的特殊性,决定了既有重修,也有续修。对文化部类的续修部分,主要采用两种处理方式:

  (一)衔接式

  衔接式,即以前志为基础,从时间、内容、体例等方面做好衔接,保持相对连续性。衔接式的目的是确保记述事物的连贯,事物发展脉络的清晰,做到一脉相承。做好衔接式处理,一是做好资料收集衔接。资料是城市区志编修的基础。续修后15年时,首先应注意与前志记述内容衔接资料的搜集。尤其是重点搜集1996年、2010年两头的资料,确保同一事物发展过程能完整地记述下来。二是做好续编体式相对衔接。体式的衔接主要指对前志文化部类记述详细准确的部分内容,篇章节目的设置,凡可前后照应的,尽可能做到连贯照应,相互衔接。如本轮河北区志文化旅游篇中的第五章文艺创作,与前志基本一致,就可以保留文学创作、艺术创作两节。三是做好内容衔接。对1996-2010年期间的记述内容,首部区志中已有详细记载的,如文化篇中的机构沿革、文化艺术活动、文化场所(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等)、文艺创作、文化市场、文物,这些章节首部区志已耗费大量精力,收集大量资料,记述翔实准确,本轮区志需要与其做好内容上的衔接。

  (二)创新式

  创新式,即以前志为基础,从记述内容、体例等方面进行突破、发展、完善。续修部分的创新性,是与时俱进、彰显时代性的必然要求,是催动城市区志文化部类编修质量不断提升的根本动力。做好创新式处理,一是体例体裁创新。体例体裁表现为城市区志的组织形式,即整体框架结构和记述体裁。编排形式的创新更为直观和感性,给人耳目一新。故文化部类的续修部分整体篇章结构要有创新、调整。首部河北区志文化部类篇目设有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宗教、文物、卫生、体育等7篇,而本轮区志设有意式风情区、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旅游、卫生、体育等6篇。其中,意式风情区设为本轮区志的特色篇,这是由其是天津市的城市名片地位决定的。新增加旅游一章,撤销宗教一篇,将宗教部分内容划归社会部类,撤销文物一篇,将文物部分融入文化旅游篇中。且对章节的设置进行了创新,以文化旅游篇为例,本轮区志该篇共设十一章,新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场所、文化艺术活动、档案、文史方志、旅游、有线电视等7章,并对部分章节进行了调整和重新划分。与前志相比,将档案、方志等从政治部类中分离,打破纯粹部门分工的樊篱,服从科学分类设立2章。至于章下节的设置不再赘述。此外,本轮区志文化部类,应更多使用图照、表格,多用图体、表体,改变前志篇章节中基本无图的缺陷。要运用现代统计科学的方法,多用数据表、统计图等新体裁,客观、直观、准确地记述,提升区志的体例质量。

  二是记述内容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发展,改革稳步推进,新事物、新发展、新成就层出不穷,新观点、新理念、新模式、新体制方兴未艾。因此城市区志文化部类从记述内容上创新式地记载这些新情况责无旁贷。与首部河北区志相比,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等内容,均是第一次设置和增载,是与新时期文化体制的演变、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兴起直接相关。对这些内容准确地加以增载,凸显了整部二轮区志的改革和创新主题,以揭示推进本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规律。

  文化部类内容是五位一体中的重要一环,在整体城市区志中位置特殊而重要,体现着该行政区域软实力的发展和进步,彰显着该城区历史传统、文化内涵、文明积淀和精神品位。做好城市区志文化部类(1979<1978>-2010)编修,处理好与前志的关系,还应把握“四性”。一是资料性。即重视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将修志资料搜集、补充、完善、考证工作贯穿于区志编修过程的始终,不断提升资料质量,直接决定着城市区志的质量。二是改革性。本轮区志主要是记述改革开放历史,为科教文卫体等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借鉴。因此,如在编修本轮区志文化篇时,一定要紧扣文化体制改革主题,在具体处理与前志文化篇关系时,可以按照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79-1992),以调整文化布局、推行文化单位承包制改革、双轨制改革为主线;第二阶段(1993-2002),以深化文化单位改革,培育文化市场,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等为主线;第三阶段为2003年至今,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目标,加强文化法制建设,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为主线,因地制宜,结合本区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对重修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和补充,对续修部分进行创新和发展。三是地域性。城市区志要一切从本地区情出发,记述本地的特色文化和民俗,反映本区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将改革性与地域性两者有机融合。四是时代性。时代性强调的是区志文化部类记述应与时俱进,写出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特色、前瞻思考,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轮城市区志文化部类的记述要抓住起止年,及改革发展的重大转折年,尤其是2010年的情况要花重墨详写。重修部分与续修部分内容所占文化部类的比重匹配,可以定位重修部分占三分之一,而续修部分占三分之二。这也符合详近略远的编修原则。此外,再次强调一下注释法,对文化部类中一些重要内容注明资料的出处,尤其是纠误、补遗等重要内容一定要注明出处,增加整部区志的学术性,不断提高城市区志的著述质量。

  创修——续修——重修——再续修——再重修,循环往复,是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续修一次,不是紧跟着一定就重修一次,是基于续修的质量而定。一般情况,更多的时候还是续修为主。天津、上海等地本轮区志与前志文化部类的编修关系,是重修与续修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本轮城市区志文化部类与前志关系是补前志之无,详前志之略,纠前志之误,应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