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临渤海
  • 北依燕山
  • 九河下梢天津卫
  • 近代百年看天津
  • 天津鼓楼
  • 城市风光

关于印发《天津市地方志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方志指导部 时间:2020年02月28日
  • A+
  • A
  • A-

津志办发〔2020〕2号

各区地方志工作机构:

  现将《天津市地方志202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2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地方志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天津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高质量实现“两全目标”的决胜之年。全市地方志系统要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秉承“修志问道,执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全力推进地方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确保“两全目标”和2020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1989年8月12日在宁德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全年工作部署,坚持依法治志,优化体制机制作用,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围绕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进地方志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高质量实现“两全目标”。

  1.圆满完成市区两级二轮修志任务。在提前一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的基础上,巩固成果,认真做好收官阶段各项工作。督促有关编修单位尽快完成《纪律检查志》《人民政府志》《公安志》《司法行政志》《农业志》《水务志》《园林志》《文物博物馆志》《人口和计划生育志》《社会科学志》《开发区志》《妈祖文化志》12部市级志书和《河东区志》《东丽区志》《西青区志》《蓟县志》4部区级志书的印制成书工作。做好已出版志书的备案、入藏、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工作。有效推进《天津抗日战争志》编纂,进一步细化篇目结构,组织初稿撰写。(责任单位:方志指导部)

  2.保持市区两级年鉴编纂领先地位。巩固我市地方综合年鉴提前两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成果,按照中指组《关于全力做好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2020年卷编纂出版工作的通知》要求,指导市区两级综合年鉴编纂单位早部署、早谋划、早启动工作,严控时间节点,落实主体责任,明确质量标准,确保年内公开出版目标顺利完成,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责任单位:年鉴指导部)

  (二)大力实施志鉴精品工程。

  3.继续做好精品名志审报编修工作。指导《杨柳青镇志》《精武镇志》《咸水沽镇志》《团泊镇志》《王顶堤村志》根据中指办要求完善志稿修改,争取早日进入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工程出版环节。指导《五大道街志》完善篇目修改并开展志稿撰写,争取进入第一批中国名街志工程。协调推进《盘山志》入选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后的编修启动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初稿。在精品名志工程方面力求保持全国领先,形成地方志事业发展新的亮点和增长点。(责任单位:方志指导部)

  4.积极争创精品年鉴优秀成果新突破。动员有条件且有意愿申报中国年鉴精品工程的单位参与申报工作,按照中指办部署要求,精心组织计划,细化年鉴框架,丰富记述内容,严格规范要求,力争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收获更多年鉴精品工程优秀成果。(责任单位:年鉴指导部)

  (三)探索开展地方史工作有效途径。

  5.继续探索地方史编纂工作。加强对和平、红桥、北辰、静海、蓟州5个试点区地方史编著工作的指导,发挥好静海区在地方史编著方面的引领作用,指导南开区启动地方史工作,鼓励尚未开展地方史编著的区尽早启动工作。(责任单位:年鉴指导部)

  6.继续做好地情、史情挖掘研究工作。按照《天津地方史研究丛书和天津地情资料丛书编著出版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严格规定程序,严格质量标准,做好两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和下年度拟出版丛书的计划安排。(责任单位:年鉴指导部)

  (四)继续推进方志馆建设。

  7.引导推进实体方志馆建设。按照中指组《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积极推进我市区级方志馆建设。落实《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推进区级方志馆建设的通知》要求,指导各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增强建馆意识,善抓建馆机遇,相机提出建议意见,争取将其纳入本区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同时向区委区政府建议将档案馆与方志馆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建设。(责任单位:年鉴指导部、方志馆)

  8.扎实推进数字方志馆建设。逐步实现资料数字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共享化、使用便捷化,提高方志资料管理利用水平。按计划搞好档案、方志网建设,做好“方志天津”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维,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加强内容审查,坚决杜绝出现政治问题;不断充实更新地方志数据库信息资源,创新特色、体现价值、展示魅力、增加点击率,真正让地方志信息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提升服务全市中心大局的“志”力作用。(责任单位:网信部、宣传部、方志馆)

  9.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源服务作用。认真做好地方志文献和地情史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有计划做好纸质版方志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创新《天津史志》办刊思路,拓宽稿源渠道,开展质量评比,落实各区年内不少于4篇刊用指标,不断提升期刊质量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方志馆)

  (五)搞好调研培训,完善制度规范。

  10.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年度调研工作要求,针对市区两级地方志工作机构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确定好调研课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对策性研究,寻求破解瓶颈问题的有效方法。(责任单位:方志指导部、年鉴指导部、规划部)

  11.精心组织抓好培训。制定年度培训方案,适时开展高质量的志、鉴、史、刊、馆等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组织参加中指办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适时聘请高水平专家授课,提升全市地方志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提高地方志从业人员的履职能力。(责任单位:方志指导部、年鉴指导部、方志馆)

  12.健全完善制度规范。继续推进志书编修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规范化和制度化,力求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落实《天津市地方志工作办法》,制定印发《天津市专业志书编修及审查验收规定》,构建涵盖市区两级地方志书、乡镇街道社区志书、专业志书的编修工作制度规范体系。(责任单位:方志指导部)

  (六)认真做好全国会议协办工作。

  13.全力配合办好会议。积极做好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拟在津召开全国名街志交流研讨会的协办工作。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在和平区召开全国名街志交流研讨会,以《五大道街志》为例,研究名街志编纂规范等问题。积极协助中指办做好会议组织安排工作,指导和平区做好会议承办工作。(责任单位:方志指导部、办公室、宣传部、行保处、年鉴指导部、和平区地方志办公室)

  (七)科学谋划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

  14.适时出台“十四五”规划。认真总结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顺应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趋势和要求,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机构改革实际,加强档案、方志融合,科学谋划,适时出台《天津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责任单位:规划部及相关职责部门)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教育引导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方志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发扬“修志问道,执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努力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学活用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中华文化自信的引领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记录者。

  (二)加强组织领导。正视机构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机构组织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制优势,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要求,提高各区、各部门领导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依法依规加强修志督查考评体系建设,坚持每季度通报地方志工作落实进度情况,增强通报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综合运用深入调研、具体指导、跟踪问效、评比考核等手段,促进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三)强化依法治志。组织各级地方志机构深入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天津市地方志工作办法》,全面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的法定职责,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将相关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于志书编纂、审查验收、出版、开发利用等全过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力求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以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地方志事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四)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地方志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参加中指办举办的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分阶段开展内部专项业务培训,提高地方志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档案史志专家库建设,充分利用档案、历史及博物馆、图书馆、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相关领域学术资源,吸收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地方志编纂,开展方志研究。采取专项推动、定点帮扶、全程督导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广泛开展面向各区地方志工作者的培训和指导。

  (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地方志工作成果。灵活利用网站、微信、期刊等媒体形式,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志文化产品。开展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活动,进一步提升方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