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腊月随笔

来源: 时间:2021年01月20日
  • A+
  • A
  • A-


岁进腊月,近几日正值三九四九,气温稍显寒冷。而人们也开始为迎接辛丑牛年忙碌的准备了。



自隋朝到明朝初期天津都是作为交通中转站的主要作用而存在着,明成祖朱棣设卫使得其作用更是添上了厚重的一笔,后随着清朝末期洋务运动的兴起而知名于海内外。所以天津的民俗习惯是多重文化形成历史沉淀的积累,丰富而不孤立。天津的春节又称为过年,按腊月初为始,寓新旧交替至二初二为止。期间涵盖了农历的十二月和正月,俗称“没出正月就算过年”。 咱们天津人会在腊八当天用大米、小米、红枣、红豆、绿豆、花生仁等食材熬制腊八粥 ,稍微奢侈的可以配以糯米、葡萄干、青红丝、栗仁一同入锅,喝腊八粥寓意着吉祥。


 

在这天每家还要泡制腊八醋,大年三十开始各家各户在食用饺子的时候屋子里都飘散着这种味道,醋味香甜、蒜香扑鼻。 


从进了腊月伊始,天津的年货摊贩都要把各自店铺里的货物尽可能的摆到最显眼的位置,以前年货市场主要集中在在天津天后宫为代表的商业圈内,即今天的古文化街一带。各种样式的杨柳青年画、炮竹、供香、吊钱、福字等等,好不热闹。


 

腊月间看似距离大年三十还有个把月的时间,其实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人们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不仅上班,还要按照老习俗去置办一些过节的东西,买肉、买鱼、米面等基本食材。天津有句老话: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人要顶毡帽。应季商品在这一个月只有供不应求没有卖不出去。老人一般在家炖肉,蒸面食,又叫蒸干粮以应对春节一大家子人的主食需求。每逢此时,总能看见胡同的院落里蒸汽四起,并伴随着发面的味道,熬鱼炖肉的香气。印象中每到贴吊钱的时候,家长总是用一个铝勺加上水和面自制浆糊。用筷子蒯着面糊,这样做出的浆糊不像胶水,不会对玻璃和家具留下擦不掉的痕迹。而家中的小孩大多已经放了寒假,三五一群聚拢一块总有玩的项目,胡同中每天都会时不时的响起噼啪的鞭炮声。小伙伴们用零花钱买了小炮和零食,不是在你家就是在我家一起度过一个个寒冷的日子。印象中,直到三十的晚饭前,一些东西还是得临时需要去购买,素馅饺子的酱豆腐、炒菜的料酒、还有吃饭时的色酒(葡萄酒、香槟之类的果酒)。等到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准备用餐时,一切的忙碌都是那么顺其自然的汇成了一席美食作为嘉奖,看着春晚、谈天说地。餐后开始包天津特有的过年素馅饺子,待到夜半十二点时再全家分享,用一顿素食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与困倦在交替中进行着,不绝于耳的炮声开启的不仅是新的一年,更是人们对未来日子的一种祈福和期盼。



在度过了热闹的初一初二后,初三各自回归小家庭是春节中的一段小憩。在没有七天长假的年代,幸福是短暂和充实的,与现在的假期给人拥挤和疲惫的感觉是大不相同的。随后初五的剁小人和十六的遛百病是突出了人们对来年求吉除疾的美好愿望。二月二是给春节画上圆满句号的一天,白天排队剪头,正餐吃着煎的两面带嘎的焖子,淋上蒜汁麻酱,夹着炒合菜,还得就着现烙的饼,一个字“香”!


贯穿天津春节的主轴线是各类家庭饭食。因为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是果腹之用,它俨然已演化为人们交往的一种介质。俗言道境随心转,通过一桌饭菜将彼此的情感拉近,阖家快乐,朋欢友笑。即使来年的风雨再大,也会齐心协力平稳度过。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宣传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