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尾闾金家窑

 

文/图 高 伟

 

 

        潞河也称白河,清以后多称北运河,是天津连接京都的一条重要漕运通道,也是南北大运河的一段重要河道。潞河流至天津三岔河口与南运河相接,汇入海河,可直达渤海海口。经南运河南下可达杭州。清乾隆帝数次下江南,几乎都是乘龙舟从这条河道走的,于是,有人也把这条河称之为“御河”。潞河曾是京都生命之河。元代京城大都,十数万人的粮食及生活用品,全部要靠潞河从天津转运到京城。所谓 “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莫不仰给于江南。”即指此。

        潞河在汇入海河三岔河口前,曾向东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了一块三面被水包围的“老河北”,这个地方就是史志上记载的“三岔口北岸”。

        三岔口北岸是个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地方。北运河大弯环绕着这片土地,南北运河在此交汇,漕运的船队在此停泊,丰富的物产和密集的人脉孕育了这里的百姓,使三岔口北岸迅速地发展为天津城外重要的人口集聚地。金家窑村就坐落在这块土地的中央。据说当年只有“谢高等十八家盐户在此熬盐”,明弘治三年,有金姓窑主在此建窑烧砖,渐成村落,以窑命名,称金家窑村。金家窑村东临狮子林村,西至河北大胡同,南至望海寺、海河楼,北至北运河弯道。村中人口稠密,里巷交织。金家窑大街犹如一条通衢大道横穿其中,东头到北运河东河沿儿,西头至大胡同,河东一带的百姓去大胡同、北大关等地必经此路,终日车水马龙,带动了大街两侧的买卖店铺鳞次栉比、兴旺发达。金家窑村可称潞河尾闾第一村。

        明朝初年,漕运船队中安庆帮的穆斯林,每年冬天都会在金家窑一带临时搭席棚作礼拜。之后,一些回族同胞陆续来这附近定居并集资建起了一座清真寺。几经扩修,到光绪年间形成现在的规模,是我市最早修建的清真寺之一。清以后,村中又陆续建起了水月庵、海潮寺、焚纸塔等庙宇,高高的焚纸塔和清真寺的金顶几乎成了金家窑村的标志性建筑物。金家窑村因水而兴盛,也因水而饱受战争苦难。  

        1858年5月25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军舰沿河北上,停泊在三岔河口附近。此时,天津城内“阖郡惊扰,哭喊奔跳”,“街市已空,河道已净,居民大多到乡下躲避”。官府委派大盐商张锦文(海张五)组成“支应局”,“备牛羊礼物,分送夷船”,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英法联军对天津百姓的惊扰。为给清政府施压,6月11日,英法联军强行上岸,用武力占领了金家窑村,把寺庙里的佛像搬到街上,将大殿改作营房,将金家窑村三百余户百姓驱离村庄。6月16日(端午节)夜里,愤怒的百姓潜回村里,欲放火焚烧联军营房,被联军发现,将火扑灭。变本加厉的联军又于19日夜里到估衣街一带抢掠,被抢的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以“砖石瓦块”击退了敌人。

        1860年8月24日,英法联军二次又攻陷大沽口,并占领老城及金家窑一带,金家窑的百姓又一次被赶出自己的家园,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在1900年的“庚子”事件中,位于金家窑村南的清军水师营炮台(俗称黑炮台)为支援义和团的进攻,以猛烈的炮火轰击紫竹林和老龙头车站的敌军,给侵略者沉重的打击。村中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炮台上的守军送水送饭,使炮台的守军深受鼓舞。受到重创的敌军疯狂地向黑炮台反击,许多炮弹落到了金家窑村里,炸毁了不少民房,伤及无辜的百姓多人。1900年7月14日(旧历六月十八),八国联军攻陷了天津。对黑炮台恨之入骨的敌军遂即炸毁了黑炮台,并又一次抢掠了金家窑村,把全村百姓再一次推向水深火热之中。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从八国联军手中接管了天津城,百姓一片欢腾,家家门前挂起了“龙旗”,庆祝“都统衙门”下台。金家窑村的百姓们也很快从炮火的硝烟中振作起来,修房铺路,重整家园。

        袁世凯将直隶督府迁到潞河边上的原“海防公所”,并大刀阔斧地推行“北洋新政”。鼓励投资,振兴实业。金家窑地区三面环水,是一块风水宝地,自然首当其冲。1904年,爱国商人张咀英投资一万元,在金家窑大街兴建了天津第一家啤酒厂“松盛大麦酒厂”,第一次让百姓喝上了中国人自己酿造的啤酒。1906年,袁世凯批准成立的电车电灯公司发电厂在金家窑建成发电,并向老城、北大关等地送电。同年,李镇桐投资兴办的华胜烛皂股份有限公司在金家窑成立,这也是我市第一家用工业手段制造肥皂、蜡烛的民办企业。民国成立后,金家窑地区因水陆交通便利,更成为投资热点地区。1912年,北洋造纸厂、万兴麻袋厂等相继在金家窑建成投产。1914年,刘秀九投资2.5万元兴建的义生针织工厂在金家窑建成生产。随后,一批批小规模的针织、染整等民办企业也纷纷在金家窑地区投资开业。至此,金家窑大街周边已形成产业、商业、居住密集的闹市区。

        1918年,为解决水患问题,海河进行第五次裁弯取直工程,废除了北运河的东大弯,从北运河转弯处向三岔河口直挖一条新河道,把金家窑大街拦腰截断,保留了东半段。原松盛大麦酒厂等厂家和部分民居、寺庙,因坐落在新开挖的河道上 ,全部拆除另行安置。原建在东河沿的电灯房泵站,也由周乔庄一带迁到新开挖的海河河道上。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我市,金家窑一带的房屋震损严重,上世纪80年代以后,金家窑地区先后被改造成高档的住宅区。古老的潞河尾闾金家窑正以崭新的面貌昭告世人,曾经的屈辱和辉煌已成历史,在新世纪的阳光下,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来源:《民间收藏》

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