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运河边的娄家小花园
文 / 高 伟
天津卫城东北侧的老河北地区,古来多私家花园。清雍正八年(1730年)盐商张霖、张霔两兄弟在金钟河畔所建“问津园”“一亩园”,曾喧嚣一时。引得大江南北文人才俊争相来投,极大促进了天津卫的文化交流与繁荣,成就天津卫园林史上一段佳话。清咸丰十年(1860年)原清廷辅政军机八大臣之一焦佑瀛被贬地方,在河北金钟河锦衣卫桥旁建“逋园”隐居,终日躬耕田园,教养子女,颐养天年。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凯从都统衙门手中接管天津卫,是年7月把直隶总督行辕迁到新浮桥桥头的海防公所。并于两日后正式奏请清廷批准,将海防公所改为直隶总督署。遂于转年二月颁布《开发河北新市场十三条》,揭开建设河北“新区”的序幕。政府鼓励官商民等在政府划定的区域,移坟填坑,平地建房。并支持和鼓励有能力的沿街住户翻建新式楼房,设立路灯及花坛,没有能力的住户,政府可以先行垫资支持,业主分期偿还。此举推动和刺激了河北“新区”的各项建设,达官显贵纷纷来河北置地建房,之后,一批新园林又“雨后春笋”般地在河北兴起。海关官员孙仲英本是一军火买办,发家后买下了新开河沿岸的200亩土地,建起了孙家花园(后卖与曹锟改称“曹家花园”)。海关道唐绍仪买下了大经路和宇纬路相交的一块土地,建起了“唐家花园”。同时又拨专款开发建设了“种植园”、“劝业会场”及后来对外开放的“李公祠花园”等。这么多公建和私家园林的集中建设,创造了天津园林史上的奇迹。
其实,河北还有一些私家园林,因规模较小、存世较短,很少见于经传。比如北运河弯道边上的“娄家小花园”就是其中一例。娄家小花园位于金钢桥北端,北运河弯道拐弯处,比邻对岸的金家窑村,几乎和金钢桥同期修建。因花园规模不大,时人称为“小花园”(见附件一)。从历史留下的一张老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运河弯道处的堤岸已修葺一新(堤岸上的排桩乃是修建金钢桥时所筑),堤岸上树木葱郁,路灯高挑,凉亭围栏中西合璧,河道远处尖顶楼阁乃著名金家窑清真寺的望月楼,花园旁边的厂房就是大名鼎鼎的“华北军衣庄”(见老照片)。据《河北区地名志》载:“清光绪二十八年,娄家琛在此地建花园、私邸。又称娄家胡同”。娄家琛的身世已不可考,只从其后人口中得知乃祖籍为江浙一带的一个布商,因曾经给淮军供应布疋及军中所需之物,结识了北洋政府的高官,买下了北运河弯道边的一块土地盖起了花园府邸和一家染坊,引北运河水用传统工艺浆洗布疋。1918年海河第五次裁弯取直工程后,北运河弯道成废河,花园随之亦废,改称娄家胡同,中山路南头东侧第一条实胡同即是(位于金钢公园对面)。娄家后人复把河边的大门开在胡同里,又在胡同里开了一家轮胎翻修厂。娄家的染坊,因改取井水浆洗布疋得以继续,只是缩小了规模。废水即排入北运河故道,贾家大桥下的臭水时常变更颜色,实乃娄家染坊排水所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娄家将花园大部土地转让给日本丸石公司盖分公司与库房。1945年日本投降后,丸石公司的办事处和仓库划归国民政府新接收的天津机器厂,仍作为仓库和办事处。天津解放后天津机器厂更名为天津动力机厂,这片建筑也随之改为动力机厂的物料库和家属宿舍。而娄家胡同里的轮胎翻修厂也在公私合营后迁往它处,原厂院改为一家印刷厂,娄家的染坊也改为“染整×厂”。1984年,在城市改造中,娄家胡同连同旁边的动力机厂宿舍一并拆除,同时把医院路的金城旅馆及沿街店铺拆除,盖起了三栋壮观新颖的小高层住宅楼,因临近三岔河口,故称“津源里”(见附件二)。原娄家花园已无迹可寻,只有在天津的老地图上,还能找到些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