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维多利亚花园

天津英租界维多利亚公园(右图)

维多利亚花园原是臭水坑,建设初期仅做些平整及简单绿化。1887年,时逢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诞辰五十周年,英国工部局遂投资兴建英式花园,于当年6月21日女王诞辰五十周年之日正式开放,并以女王名字命名。

维多利亚花园占地18.5亩,方形,中心是一座模仿中国式的六角亭,周围一圈花池,由四条辐射状道路通向四个角门。全园草坪平坦,道路顺直,整体风格是传统英国园林和中国造园自然式布局相结合的产物。

维多利亚花园居于英租界的政治中心,是外国冒险家和淘金者休憩和交游的乐园。夏天,由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组建的西乐队在这里每周举办一次露天音乐会,节目单往往提前一周就能印发出来。与当时上海外滩公园一样,这座美丽的公园仅供洋人消遣娱乐之用,却不准中国人入内。花园门口曾立有“中国人不准入园”和“有人与无人带领的犬一律不准入园”的条款,印证了中国曾经屈辱的一段历史。

天津市工务局为报送修理市府花园围墙用料表及请拨款事与市府总务处往来函(1946年12月21日)(左图)

1918年出生在天津的英国人布莱恩·鲍尔在其著作《租界生活——一个英国人在天津的童年》一书中提到:“维多利亚花园四周围着铁栏杆,除了外国孩子的保姆,任何中国人都不准入内……在某些天的下午,英国的军乐队会来到花园在小亭子里演奏,衣着考究的人们或是坐在旁边的绿椅子上,或是沿着花坛之间的小径漫步……当乐队演奏一段稍事休息时,人们纷纷鼓掌,乐队指挥会转过身来向周围的人群致意。”

1900年,维多利亚花园还曾移来一口大钟,被放置在花园东南角,用于作消防报警。该钟铸于1881年,为德国人送给李鸿章的礼物,李鸿章命人在钟上镌刻足本《金刚经》并安置于天津海光寺内。1900 年日军占领该寺后,将大钟拱手送与英方,由英国工部局将该钟移入维多利亚花园。1919年,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英国士兵,英方移走该钟,于原处建立了一座欧战胜利纪念碑。时恰逢南开大学新址落成,英方遂将该钟送与南开大学作为校钟。七七事变后,该钟遭掠,自此下落不明。

维多利亚花园的名称曾几度改变,但花园的总体格局基本没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花园南侧的咪哆士道(今泰安道)改名为“南楼街”,花园也随之改名为“南楼公园”。天津解放后,才定名为“解放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