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档案的宏观管理对策与微观保护措施

来源:天津档案馆 时间:2006年06月20日
  • A+
  • A
  • A-
唐跃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文献信息的存储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光盘已成为信息存储的主要载体。目前档案部门已开始使用光盘作为档案信息的存储载体,一些档案馆已将一些常用的纸质档案上的信息向光盘上迁移,个别档案馆正在准备向数字档案馆过渡。由于光盘的构成材料成分复杂,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光盘档案的保护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笔者认为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来加强对光盘档案的保护。
  一、光盘档案的宏观管理对策
  1、形成光盘档案保护网络,建立光盘档案保护的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保护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档案保护网络,各级档案部门已经把新型载体档案保护的研究提到了议事日程。这些都为我国档案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档案保护网络来加强光盘档案的保护。首先,各级档案部门应重视光盘档案保护的基础工作。光盘档案保护工作应从其形成的源头抓起,即从形成光盘档案的基层部门开始抓起;其次,各级档案馆应把好进馆光盘档案的质量关,决不能让不合格的光盘档案进馆;再次,在光盘档案的保管中加强管理,精心呵护,创造一个良好的光盘档案保护环境;最后,要严把利用工作中的保护关,防止在利用过程中对光盘档案造成损坏。总之,从光盘档案的形成源头到光盘档案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严格建立保护措施,从而使光盘档案的寿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
  2、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光盘档案的标准化管理
  由于光盘档案出现时间不长,我们对光盘档案保护的研究相对不足,许多问题还需要加强研究,对光盘档案的保护除了从技术和立法上加强保护之外,还应从管理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全国光盘档案保护管理系统。从国家档案局到各单位档案室形成一个完整的光盘档案保护管理体系,从光盘档案的生成、传送、保存到利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二,由文件形成单位负责光盘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光盘档案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较更具复杂性,没有文件生成人员的参与,为光盘档案的科研机构提供决策服务;第二,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光盘档案保护信息网络。其作用一是传递和交流光盘档案保护信息,向下为全国各级档案部门提供光盘档案保护方面的信息,向上汇集全国各级档案部门的光盘档案保护方面的具体数据;二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光盘档案保护技术与方法。通过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形成一个光盘档案保护信息网络;第三,加强合作,提供共享。保存光盘档案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既有技术部门与管理部门的合作,也有部门之间的合作;既有内部人员的合作,也有外部人员的合作。同时,其合作形式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及时交流信息,加强各级档案部门、各协作单位的通力合作,在科研成果、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方面达成共享。
  二、光盘档案的微观保护措施
  1、 加强光盘档案的预期寿命研究,建立光盘耐久性研究实验室
  对光盘档案预期寿命研究是光盘档案保护的主要方面之一。国外一些大型光盘生产厂家,如TDK、Kodak、Mitsubishi等公司已经对光盘的预期寿命进行了研究,我们从国外大量的文献资料中可以检索到,光盘的预期寿命跨度从10年到200多年不等,我国档案部门对光盘档案的预期寿命研究才刚刚起步。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与北京市档案局合作承担了国家档案局的《影响光盘信息读取的环境因素研究》科研课题(目前正在结题中),我们通过与光盘生产厂家合作,利用生产厂家的测试设备对光盘进行了高温高湿加速老化、光老化和预期寿命等十几个方面的实验。在预期寿命实验中,我们对三种不同染料类型的CD-R光盘的测试结果是:三个品牌中预期寿命最长的为110多年,其次为30多年,最差的只有10多年。导致光盘预期寿命长短不一的原因,一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光盘的记录层材料不同而导致光盘的预期寿命出现差异;二是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设计影响光盘的预期寿命;三是工艺过程控制影响光盘的预期寿命。因此,解决光盘的寿命问题应该从源头抓起。我们通过对1000多张CD-R光盘进行高温高湿加速老化、太阳光老化、日光灯老化、耐磨擦、耐水浸、耐墨水等十几个实验测试,在40多个品牌中,能基本符合存档用光盘条件的品牌为4个。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认为目前市场上能作存档用的CD-R光盘只占极少部分,因此要保证光盘档案有较长的寿命就必须定点生产CD-R光盘,档案部门应该与光盘行业中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有良好声誉的光盘生产厂家合作生产存档用CD-R光盘;同时,为了保证CD-R光盘的质量,还要求光盘生产厂家提供CD-R光盘生产中检验结果的原始数据,因为CD-R光盘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参数很多,只有经过检验合格的CD-R光盘才能作存档用光盘。建议国家档案局建立光盘耐久性研究实验室,加强对各种类型光盘的研究。
  2、加强光盘档案存储格式研究,尽量采用通用存储格式
  目前光盘档案的存储格式多种多样,它的存储格式比载体材料的种类要多得多,如,RASTER影像扫描格式就有37种,此外还有HTML(超文本组织语言格式)、JPEG(照片格式)、TIFF(图像格式)、MPEG(动画格式)等,这些不同的存储格式之间的转换将给光盘档案保护带来不便。
  解决格式转换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尽量采用通用格式。在目前情况下应掌握各种格式的要求,熟悉各种格式的转换条件、转换方法与转换的技术手段等。在进行数据存储时,选择较好的数据存储格式将有助于今后的数据迁移(参见表1)(略)。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采用统一的标准格式存储(如通用的ASCII格式),但目前无法做到这一点。
  3、跟踪技术发展,把握光盘档案的最佳迁移时间
  光盘档案的迁移,一是当载体材料老化时,要进行信息迁移;二是当技术发展,读取设备发生变化时,要进行信息迁移。
  解决载体材料老化时的信息迁移的关键是要知道载体材料的寿命。由于保存光盘档案的载体材料的种类不同,其预期寿命也会不同,应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决定在什么时候迁移比较恰当,如果迁移太早会造成成本高,迁移太晚可能会造成信息丢失。从理想情况来看,预录光盘的预期寿命在10年~25年左右;对可记录光盘(CD-R)则要区分不同的染料类型,最好的酞菁染料的金盘,预期寿命一般在200年左右,偶氮染料的光盘的预期寿命在100年左右,花菁染料的光盘的预期寿命在75年左右。我们是否可以根据这些理想的预期寿命值来决定迁移时间呢?答案是否定的,从我们对CD-R光盘的各种实验测试中得到的分析结果,其预期寿命值达不到这些理想值,在我们进行900小时的高温高湿(80℃/85%)加速老化实验中,15个品牌的光盘中只有1个品牌在900小时的老化后其质量完全符合要求,其他14个品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最差的光盘在不到20小时的老化中,光盘的金属反射层就已完全脱落。为此,在目前情况下决定迁移时间的比较好的办法是,测试光盘的块错误率参数(光盘的寿命判定参数,当块错误率大于或等于220块/秒时,判定光盘寿命终结)的变化趋势(例如,每年测试1次),根据块错误率参数的变化趋势来决定光盘的最佳迁移时间;在能定点生产光盘的情况下,可以对每批光盘测试其预期寿命,给出光盘的最佳迁移时间范围。
  解决技术发展时信息迁移的关键是密切关注光盘存储与读取技术的发展。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硬件不断更新换代,软件不断升级,这将导致已存储在光盘上的档案信息与新的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相互不兼容,也许载体材料和记录材料完好如初,但由于现有的存储与读取技术过时或读取设备淘汰,从而使信息无法读取。由于技术的发展,目前3英寸的软磁盘正在逐渐被移动存储器所取代;VCD光盘将要被DVD-Video所取代;硬件的换代与软件的升级都会影响到光盘档案的存取与迁移,当硬件与软件不再匹配时,信息将无法读取。因此,档案部门应密切关注光盘存储和读取技术的发展动向,掌握技术淘汰与新旧技术转换的时间,以决定光盘档案的最佳迁移时机。
  4、加强日常管理,精心呵护光盘档案
  对光盘档案的保管除了按日常的管理措施保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光盘档案的保护。
  第一,减少光盘的使用次数。光盘档案寿命的长短,与光盘累计使用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一方面在光盘读取时激光对光盘的染料层有影响,另一方面光盘长期受光照容易造成载体材料老化。因此,为了延长光盘档案的寿命,应尽量减少光盘的使用时间。但是,对经常使用的光盘,减少了使用次数,也就损失了光盘的使用价值。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即减少使用,又做到不影响利用,最好的办法是制作原盘的副本提供利用。
  第二,保护光盘盘面的整洁。应避免环境中的灰尘污染光盘;避免汗渍、油渍和指纹落在光盘的信息区,在每次取拿光盘时,不要触摸光盘盘面、应该拿着光盘的外边缘。大部分人都十分注意保护光盘的信息读取面,因为激光读取数据时是读取这一面,可是,光盘最敏感的部位实际上是印刷面,因为它包含着染料层,染料层的耐久性是较差的,如果刮伤或撕掉印刷面,光盘上的数据将会被损坏。不要在光盘的印刷面写永久性的标签,更不能使用硬性笔在光盘上作标记;决不要把标签粘贴到光盘上,因为它会使光盘增加不平衡度,一旦标签开始剥落或撕掉时,它可能会随之而撕掉光盘的反射层。
  第三,防止人为损伤光盘。扭曲或弯曲光盘可能会产生应力而引起光盘的外表面边缘出现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使潮湿的空气与光盘的金属反射层和染料层发生化学反应,这将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读取错误,甚至导致光盘完全毁坏。
  
  摘自:《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4期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