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青少年时代速写(一)——“妇女运动”的基因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21-03-05 15:37:54
  • A+
  • A
  • A-


杨仲达 


上图:《女星》旬刊图


上图:《妇女日报》


邓颖超同志是为人们尊敬和爱戴的“邓大姐”和“邓妈妈”,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夫人,是中共早期党员,尤其是妇女运动的主将。她从“五四运动”的天津登上政治舞台,从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中崭露头角,以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发起人之一和演讲团团长而名世,和周恩来、马骏等人一道组织了天津重要学生社团觉悟社,又组织建立了天津重要的女性社团女星社,并参与编辑了《女星》和《妇女日报》,而她又积极活跃地参加演剧女扮男装,筹款办理女星补习学校。她为党的事业,为妇女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丰功伟绩。


“妇女运动”的基因


少年时期的邓颖超_副本.jpg

上图:少年时期的邓颖超


邓颖超出生在镇台府,本应锦衣玉食,却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清光绪二十九年腊月十九日,也就是1904年2月4日,农历节气立春的前一天,广西南宁镇台宅邸里,一个女婴出生,乳名玉爱,也就是邓颖超。

在她出生前的十几天,一份名为《女子世界》的刊物于1月17日在上海创刊。这份刊物的《发刊词》大声疾呼:“女子者,国民之母也!欲新中国,必新女子,欲强中国,必强女子”。它提倡女学、女权,主张“女界革命”,号召中国须眉相携手,“驱除异族,光复河山,推倒旧政府,建设新中国。”秋瑾称它是妇女刊物中的“巨擘”。

“巨擘”旨在呼唤女权,然而在朝代还是晚清时候,它也许只是妇女觉醒的萌芽。当时所谓女权,仍微弱的几乎并不存在。 


1925年,邓颖超离津赴广州前与母亲杨振德合影_副本.jpg

上图:1925年,邓颖超离津赴广州前与母亲杨振德合影


邓颖超出生的时候,她的父亲邓庭忠已经有三个儿子,听说续娶的妻子杨振德生一女子,这一“弄瓦之喜”使他不喜反怒,竟然在一月之内未进内宅一步。在孩子满月之后,他执意要送人。此举惹恼了杨振德,面对手握兵权的镇台和手握夫权的男人,她选择了反抗,她手持菜刀,以死相拼,这位刚烈的女性,用她的羸弱之躯捍卫了自己的女儿。一场家庭的风波以女性的胜利而告终。

邓庭忠本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他受广西总督冯子材提拔,在越南与法国侵略者一战,刺杀了法国陆军少校,为此身受重伤。在南宁市接受治疗期间,遇到女医生杨振德。杨振德是湖南长沙人,与家人定居在此,在她十四岁时,父母相继病逝。她虽成为孤儿,但因有中医底子,又坚持自学并行医,可自食其力。在她二十九岁在成为镇台夫人之后,仍然继续钻研中医。

1907年,邓庭忠与上司不睦,借口回河南老家扫墓弃官而走。有人向朝廷告发他的欺君之罪,他因此而被发配到新疆流放三年。

这个时候的邓颖超年仅三岁,她和她的母亲杨振德相依为命,开始了颠簸流浪的生涯。但是,这一对奇女子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们先是搬离了镇台府,此后杨振德带领邓颖超又漂泊到广州和上海这两个陌生的城市,再后,又从那里乘坐一艘货轮自海上来到天津。

甫一出生,邓颖超就为生存而展开抗争;年仅三岁,她就开始了从南国到北国远行。她的基因里有斗争的密码,她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妇女运动而出现的。到达天津的时候邓颖超已经六岁,这母女俩本是来投奔邓颖超同父异母的长兄,但是到达天津才知,原来他已经失业,只是贪图杨振东德手中可能存在的积蓄而已。她们所抱着的一个希望落空了,但是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天津长芦盐业局开办的妇幼慈善组织育婴堂正需要一名医生,杨振德可有用武之地。而且那里供给食宿,母女俩能有栖身之地,而且每月还能得到十元零用钱。来到育婴堂之后,邓颖超也有了她幼小的人生的第一个差事,她开始在编织机前学习编织毛巾,一天能挣六七个同板。

她们落脚以的后来,天津成立一所女子戒烟所,杨振德前去当职员,每月可得三十元,颖超再也不用编织,而是和母亲学文化。这一年母女俩连续收到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邓庭忠流放将要期满,即将官复原职。他在信中嘱咐杨振德让邓颖超缠足,说“大足之女,遭人齿冷,将来何以事人?”母女俩没有听从。然后不久,她们就又收到了坏消息,闻知噩耗得知邓庭忠突患暴病客死他乡。她们所依靠的这个男人,本能使生活尚存一线希望,这时已经完全不能指望。 

两个女人,同时丧夫丧父,世界为她们关上了一扇男权的门,却打开了一扇女权的窗!是的,她们没有办法不继续独立下去了。


在北京平民学校留影,学生六排右一是邓颖超_副本.jpg

上图:在北京平民学校留影,学生六排右一是邓颖超


此后她们的际遇更为惨痛和坎坷,1913年戒烟所停办,杨振德经人介绍到北京平民义务小学当教员,这所学校专收穷人孩子,免收杂费,邓颖超得以插班到三年级读书,她正式取名为邓文淑。

这所学校是中国社会党北京支部负责人陈翼龙组织创办,他因为反对袁世凯,秘密筹划武装起义失败被害,学校又被查封,于是这对母女又从北京辗转回到天津,虽然无有亲人可以投靠,但天津已经是她们的家乡了。这时候,杨振德担任四个家庭教师,而邓颖超就读直隶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四年级。未久,杨振德再度失业,她用30元购买织布机,二人以织布维持生活,邓颖超也再度失学。

奔波流离,辗转迁移,坎坷动荡,邓颖超就是这样成长的,这为她日后未苦难的妇女歌哭呐喊,在革命中成为妇女领袖铸就了坚实的感情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