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

来源:机关党办 时间:2020年06月04日
  • A+
  • A
  • A-

  为加强我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市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根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着眼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我市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重点任务

  (一)筑牢思想根基

  1.加强理论武装。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阐释。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旗舰”作用,推动领导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系统学、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升学习和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能力和水平,打牢信仰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发挥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作用,推进“学习强国”天津学习平台和我市媒体理论栏目建设,组织专家学者做好理论宣传阐释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持续开展面对面、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深化天津市社科界“千名学者服务基层”、“社科普及周”等活动,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巩固全体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利用“万名宣讲员普时政”、“万名支部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广泛开展成就宣传,讲足讲好新中国历史教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

  3.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对《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地方性法规的宣传阐释和贯彻落实,引导市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强化教育引导

  1.完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发挥学校道德建设重要阵地作用,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深入落实《天津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把公民道德建设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各学科教育之中,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之中,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重要内容,构建梯次推进、系统衔接、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教育体系。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建设一批学生思政课实训基地、劳动实践实训基地。组织开展“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邀请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以及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时代楷模、最美抗疫人物等新时代先进人物进入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校内校外育人工作联动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有关规定,教育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利用校园板报、橱窗、广播、网络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营造有利于学生修身立德的良好氛围。

  2.树立良好家教家风。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教育引导子女从小明事理、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使家庭成为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自觉传承中华孝道,孝老爱亲,关心老人身心健康。在全市组织“学思想、诵经典、树家风”主题活动,继续开展评选“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健康家庭”,创建新时代“千村美院”等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

  3.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持续选树一批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大典型,开展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抗疫人物等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活动,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专题节目、文艺作品、公益广告、展览展示等形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完善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机制,注重发掘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广泛开展“天津好人”、“海河工匠”、“津城百姓英雄”、“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点赞最美女性”、“人民满意好医生好护士好医院”、“最美退役军人”、“最美科技工作者”等选树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举办“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主题展览,组织新时代劳模宣讲团进基层、进车间、进班组。尊崇褒扬、关心关爱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建立健全关爱关怀机制,落实相关待遇和礼遇。

  4.营造向上向善舆论氛围。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天津日报》“津门凭阑”栏目、理论版等推出评论言论和理论文章,在《今晚报》等都市类媒体开办“德耀津城”、“津城先锋”等系列文明、诚信类专栏,组织广播电视重点频道频率持续推出“大家说理”、“百姓问政”等专题节目,加强津云“话题”建设,策划制作微视频、H5、读图等新媒体产品,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批评驳斥违反社会道德、背离公序良俗的言行和现象,激浊扬清,弘扬正气。充分发挥新闻道德委员会作用,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广大传媒和相关从业人员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自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5.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出更多蕴含中国精神、彰显主流价值的优秀作品。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结对子种文化”等主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实施文艺原创力提升工程,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抓手,突出“津味”、“津派”,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把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文艺评论、评介、评奖的重要标准,更好引导文艺创作生产传播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加强京津冀艺术交流,积极推进京津冀文艺事业协同发展、取长补短、协同共赢,推进三地文艺事业再上新台阶。团结引导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加强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

  6.强化各类教育阵地教育功能。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利用津云、北方网等新媒体平台制作推出彰显时代价值的融媒体产品,抓好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持续开展“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精神”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利用,充实展陈内容,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展馆建设。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社会教育功能,统筹军地资源,建设天津革命军事馆。依托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结合各自功能特点推出一个道德教育品牌。大力实施公益宣传平台传播工程,设计制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主题公益广告,在各级各类社会宣传载体刊播,大力营造明德守礼的浓厚氛围。

  7.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力推动滨海新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5个全国试点区和其他涉农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全市各级各类工作力量和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打造宣讲、教育、文艺、科技、农科、民政、法律、卫生和体育等9大服务中心,提供“菜单式”、“订单式”志愿服务,满足群众日常所需。深化以学习宣传、文化健身、互帮互助、文明风尚为主体的“4+N”志愿服务模式,依托区级融媒体中心、天津志愿服务网形成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8.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全覆盖。以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人物为重点,分层次、抓关键、建机制,以点带面实现公民道德建设全覆盖。抓好党员干部为政之德,完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主体班次中党性教育课程不低于总课时的20%,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不作为不担当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抓好青少年品德教育,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持续开展“爱国三问”主题教育,建好用好管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快乐营地”、“五爱”教育阵地,广泛开展“红领巾追梦行动”,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抓好社会公众人物道德示范,引导他们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自律,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三)注重实践养成

  1.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推进健康天津建设,为人民群众打造健康环境。普及卫生健康常识,培养健康行为和技能,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在全市开展禁捕禁食野生动物、卫生健康习惯养成、文明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宣传贯彻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健全捕杀、运输、售卖等环节执法管理体制,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增强法律意识、自律意识,使禁捕禁食野生动物理念深入人心。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在重大疫情和事件中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文关怀。

  2.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持续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观赛、文明祭扫等专项行动。推动街道社区、交通设施、医疗场所、景区景点、文体场馆等精细管理、规范运营,优化公共空间、提升服务水平,为人们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扎实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敬老月”、“雷锋日”、“小手拉大手”等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培育、选树、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典型。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修订村规民约,量化红白事标准,推动共同遵照执行。围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海洋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科技活动周等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等行动。推出出入境便利举措,加强市民出境旅游文明道德素质教育引导,树立出境旅游良好形象。

  3.深化全域创建文明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全域创建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研究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全国文明城区实施创建示范工程,完善长效机制,涵养培育文明创建品牌;提名城区实施创建攻坚工程,将创文工作纳入区域整体发展规划;各区实施创建基础工程,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文明单位创建注重挖掘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先进典型,强化窗口单位文明创建,推动各单位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文明优质服务,提升城市形象。文明村镇创建融入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基层党建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文明家庭创建聚焦涵育家庭美德,弘扬优良家风。文明校园创建聚焦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明社区创建突出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发展广场文化,提升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4.提升诚信建设水平。健全诚信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制定加快推进诚信建设行动方案。建立完善信用信息系统,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弘扬传播诚信理念,发掘宣传诚信典型,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在“3·15”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组织诚信主题实践活动,营造重信守诺的良好社会风尚。

  5.打造学雷锋“志愿之城”。宣传推广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典型经验。开展“天津是我家,建设靠大家”、“铭记嘱托再出发,志愿服务助小康”、“青年志愿服务进社区”、“关爱山川河流”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面向孤、老、残、弱等困难户开展“阳光行动”、“敬老扶幼”、“暖冬行动”等精准志愿服务。健全完善我市志愿服务体系和志愿服务联合会运行机制,拓展“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天津志愿服务网。办好希望工程,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依法完善对志愿者的保护激励褒奖制度,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6.充分发挥礼仪礼节教化作用。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结合群体特点开展“国旗护卫队”、宪法宣誓、重温誓词等活动。在建军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期间,精心组织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在国庆节期间,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在全市城乡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倡导国庆新民俗,推动国庆黄金周成为全民参与的爱国活动周。在春节、元宵、清明等重要传统节日,创新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围绕“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公民道德宣传日等,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日常“微仪式”教育,丰富仪式教育内涵和程序,以仪式感营造神圣感和崇高感。

  (四)加强网络建设

  1.发展积极向上网络文化。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间。持续深化网上正面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综合运用H5、图解、短视频等形式,推出系列融媒体产品。培育扶持民间网络正能量工作室,引导互联网企业和网民创作生产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电影、网络演出、网络游戏等。持续推进互联网辟谣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舆情应急处置闭环体系,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主流。

  2.倡导文明办网用网。完善属地网站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网站和公众号台账管理,建立分类分级、动态调整的重点监管网站和公众号名录。加强对互联网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专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倡导文明上网,依托高校和互联网企业创建市级网络素养教育基地和研究中心,指导各区建设网络素养教育基地,形成网络素养教育生态链。不断丰富网上道德实践,团结凝聚网络“大V”、普通网民积极加入网络公益志愿者队伍。加强网络公益宣传,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公益、慈善活动,培育“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新风尚。

  3.打造清朗网络空间。严格依法管网治网,强化技术管网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属地网站的基础管理能力。推进网信三级执法体系建设,培养壮大基层执法力量。继续做好移动终端和应用分发平台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属地新闻网站、中央新闻网站驻津频道、主要商业网站驻津频道、各政务新媒体账号的直播备案制度,加强风险研判,确保网络直播有序进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公民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责任,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谋划推进,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统战、政法、网信、经济、教育、科技、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民政、文化和旅游、民族宗教、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党政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职能,积极履行公民道德建设责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要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组织职能,统筹力量、精心实施、加强督查,抓好工作任务落实,推动形成公民道德建设齐抓共管、蓬勃开展、深入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法治保障。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深入落实我市《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的制定完善中。坚持科学立法,重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文件对公民道德行为的影响,将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依法转化为法律规范。科学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和改革举措,加强对公共政策的道德风险和道德效果评估,充分体现公平正义要求。加强执法管理,不断提升执法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做到严格执法、依法执法、文明执法。坚持公正司法,加大以案释法力度,引导人们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推进全民守法普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开展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活动,用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阵地,增强市民法治观念。

  (三)完善惩治机制。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有力惩治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组织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针对污蔑诋毁英雄、伤害民族感情的恶劣言行,针对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公共秩序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一进行整治,涉及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