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上兰台人 津南抗疫行

来源:馆宣传部 张妍 杨仲达 时间:2022年01月25日
  • A+
  • A
  • A-


  一场大雪降临在津沽大地,到处都是白皑皑的一片。天津档案方志抗疫战士,身着“大白”,走进了风雪,天地是白的,人也是白的。


  就是在这场风雪里,天津“社会面清零”的消息也悄然而至,津南抗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里也有档案方志人的功劳,档案方志人,“她在丛中笑”。

 

风雪中的坚守.jpg

风雪中的坚守


踏夜出征  驰援津南


  1月19日凌晨,市委一声令下,天津市档案馆41位同志继前期奔赴战场的12位同志之后星夜集结,再次迅速组成战斗团队,驰援津南,踏上与新冠疫情战斗的征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带着馆领导的殷殷嘱托,当东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同志们已与津南这片土地紧紧相拥。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做防疫战场上最耀眼的星。

 

星夜集结出征.jpg

星夜集结出征


在党旗下  在队伍里


  为筑牢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凝聚战“疫”组织力,在馆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分配驻扎在咸水沽镇合力园封控区的41名同志,在抵达当天即成立了下沉第四临时党支部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全面梳理疫情防控各项流程和规范,对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作出部署安排,为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临时党支部虽然名为临时,却是身在战时,每一名党员在这个时候,都在接受着党的考验。守楼门、送物资、清垃圾,大家都想打头阵,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让我来”“跟我上”。进行工作分工时,面对最危险、最艰巨的入户核酸检测任务,党员同志们主动认领,冲锋在最前线。


  这是一堂从未经历的,最为生动的党课!

 

筑牢“红色堡垒”.jpg

筑牢“红色堡垒”


巾帼英雄  不让须眉


  在这支下沉队伍中有19名女同志,几乎占了队伍一半,她们脱下红装换武装,在疫情面前不退缩、不畏惧,一个个奋力抗疫的巾帼身影,温暖而有力量。这几天,她们当了回“家长”,站在楼门口唠唠叨叨监督居民不要出门;当了回“搬运工”,搬菜、搬生活用品、搬大米爬楼不在话下。在入户排查、楼门封控、物资配送、垃圾清运等各项工作中,都有她们不知疲倦的身影。

 

抗疫中的天津兰台巾帼.jpg

抗疫中的天津兰台巾帼


热血男儿  保家卫国


  男同志作为这支队伍的主力军,更多地体现了“劳动力”的风范。初到驻地后,面对没有床褥,没有餐饮保障,没有洗漱条件空空如也的住宿环境,他们显示了充分的“野战生存能力”。开辟教室住所、搬运垫子、搬运行李、拼接桌椅,保证了同志们最基本的休息条件。值守时,他们又化身为社区“守门员”“售货员”“快递员”。临近年关,居民购买了很多年货,他们常常一天要提着几十斤的蔬菜、米面油等穿梭于楼栋之间,挨家挨户配送,直至完好地送到居民家门口,用他们的“服务上门”,换来了居民的“足不出户”。

 

为居民运送生活用品.jpg

为居民运送生活用品


物资装备  牵动人心    


  “心之所向,虽远必达。你在前方战斗,我在后方守护。”从41名驰援津南的党员干部出发起,馆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便心系前方,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为大家筹集物资,为驰援津南抗疫工作队做好后勤保障。在第一批物资连夜送达疫区后,馆里又接二连三地送出各种物资,那些被褥枕头、食物和生活用品,解决了实际问题,也送来了组织温暖。同志们每天听到最温暖的话,就是馆领导打电话说的那句“还需要啥”!津南当地疫情指挥部也给同志们配发了各种防寒用具。馆里和津南区尽心尽力的各项保障工作,让队员们在寒冷的“四九”天暖了胃、暖了身、暖了心。

 

将温暖送达前线.jpg

将温暖送达前线


以诗抗疫  豪情满怀


  在兰台战士奔赴抗疫前线之后,在馆领导率先垂范下,同志们纷纷一边写诗、一边抗疫,用诗词记录下抗疫工作的点点滴滴,抒发豪情壮志。它们被机关党办及时编辑成册,取名为《“战地”小诗,兰台情抒》。这些诗作虽然形式长短不同,但都是在抗击疫情战斗洪流之中所作,表达了真挚深沉的情感,体现了兰台大爱,也展现了档案方志人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特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天津市档案馆第四临时党支部讲忠诚、讲大局、讲担当,舍小家顾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到组织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档案方志人的忠诚和担当,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用心用情服务群众.jpg

用心用情服务群众


  市档案馆党委书记、馆长阎峰说,继续留守津南的档案方志人,“要踔厉奋发,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坚守岗位,守护津南,保卫天津,打败疫魔,不获全胜不收兵!”


天津档案方志人化身“大白”在津南抗疫.jpg 

天津档案方志人化身“大白”在津南抗疫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