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津南抗疫日记

来源:编研部 时间:2022年02月11日
  • A+
  • A
  • A-


张甜甜


午夜领命 逆行出征


2022年1月19日


凌晨3点多,接到王瑞兴处长电话,通知我赴津南抗疫,6点在天津大礼堂集合。我二话没说,立即起床。打电话给父母,让他们马上来我家照看孩子。我爱人在西青区卫生系统工作,自疫情以来,始终奋战在一线。经常凌晨四、五点出门,半夜十一、二点回家。我俩已经好几天没见面了,每天只能通过电话联系。公婆在外地,孩子尚幼,只能托付给年迈的父母。母亲出过车祸,行动不便。我一走,家里的重担就由父亲一人承担了。虽然有困难,但我没跟领导提一句。这个时候,脑子里没有别的念头,觉得党员就应该往前冲。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不知道这一去要多久,想着春节应该不能回家,特意多带了几身衣服。孩子自从我接完电话就醒了,她自小衣食住行全是我打理,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我,听到我要去津南,一直在哭。不断地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还说“妈妈,你千万不要死啊”。这个直白但却饱含爱意的嘱托真让我哭笑不得。临行前,我终于安抚好了孩子,但老妈那边却又忍不住了,泪光闪闪地望着我。津南是现在天津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我知道老妈心里有多担忧,但还是强压住心头的酸涩,故作轻松地搂了搂她:“哭什么啊?津南这么近,开车一会儿就到了。等着我啊。”然后头也不回就走了。


到了天津大礼堂,天还很黑,但已经人头攒动了,大家都托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想到全市的市级机关干部都在此集结,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为着同一个信念,真有一种出征打仗的豪情壮志。我联系上了同事大吉,然后和夏姐汇合,找到了单位的大部队。在天津大礼堂前拍了合影,记录下这毕生难忘的瞬间。


我们乘坐38号车。出发了,车队缓缓而行。天蒙蒙亮,阴沉沉的,能见度不是很好。以前看到“逆行者”的身影,我都心潮澎湃,特别钦佩。现在,自己也成了“逆行者”中的一员,内心反而出奇地平静。觉得这就是我的工作,好好干就得了,跟在馆里做编研的心境没什么区别。大概8点多,我们到达双桥河镇双桥中学,在操场上参加了集中培训。学习手部消毒和穿脱防护服的规范流程。中午,大家分批在学校食堂吃饭。食堂很大,感觉凉飕飕的。早上没来得及吃早点,此时已经很饥饿,三口两口就全部吃完了。下午大概5点,我们来到津南区实验小学新城校区进行有关培训,二年级十班的教室成为了我们女生宿舍。晚上,市馆运来了第一批支援物资。同志们奔波了一天,实在太累了,有的就地睡在垫子上,有的趴在书桌上。我把三把椅子拼在了一起,刚想躺下,任务就来了,让我们对咸水沽镇新城社区合力园小区17号楼进行入户摸排。我们来到操场领医用物资。第一次穿防护服,没有任何经验,十分慌乱,尤其是鞋套特别难穿。穿好防护服,我们开始进入“红区”。由于近视,戴着框架眼镜,天气寒冷,上面全是哈气,再加上戴着防护面罩,更是一片模糊。我完全看不清外面的情况,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幸亏旁边的同事刘老师扶了我一把。一队“大白”浩浩荡荡地进入小区,两人一组,开始入户调查。由于已是深夜,眼前一片模糊,再加上环境陌生,心理紧张,本就厚实的N95口罩让我呼吸更加困难。我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呼吸节奏,过了一会儿,才觉得呼吸顺畅了。入户调查有关情况时,社区群众对我们的工作十分配合,丝毫没有因被打扰而抱怨,打消了我们之前的顾虑。


回到住处,已经是夜里11点半了,大家简单洗漱,在地上铺了个垫子,合衣而眠。由于物资紧张,被褥有限,我和轶男盖一条被子睡了。漫长的一天结束了。


进入“红区” 逐户摸排


2022年1月20日


上午对咸水沽镇新城社区合力园8号楼入户摸排,敲门问需,同时对群众进行心理疏导。穿着防护服,里面还有厚厚的羽绒服,行动特别不便,走起路来很笨拙。8号楼一共33层,每层4户,曾经有过确诊病例。我们利用一上午的时间逐户敲门,一共摸排了132户。为了防止遗漏,每户都要敲好几遍,到最后手指关节都敲疼了,嗓子也喊哑了。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住户,还在统计表上进行了备注。大概中午12点,所有的摸排结束了。脱防护服时,每进行一步,都要用酒精消毒。本来天气就冷,我的手冻得都肿了,像个胡萝卜。夏姐用相机拍下了这一幕,后来被同事发到了朋友圈中,我红肿的双手占据了九宫格的“C位”。


晚上,我们的老馆长、津南区政协主席方昀同志到休息点看望、慰问同志们。市馆运来了第二批支援物资:有棉被、棉鞋、厚袜子、脸盆等。


孩子每天都给我发微信、打电话,一个劲儿地哭着说想妈妈。以前每天早、晚,治疗近视的角膜塑形镜都由我帮她摘戴,这些日子以来她逐渐学会自己操作了。有时候不顺利,要反复操作好几遍。我只能通过电话指导她,帮不上忙,心里很着急。她的学习和练琴一向是我负责。马上要钢琴九级考试了,时间紧迫,只能靠她自己掌握练琴进度。以前的作文都是在我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次孩子独立完成了两篇作文,让我指点。文章我看了,写得不错,没做太大改动。这次母女分隔两地,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让孩子迅速地独立、成长起来。


看紧楼门 入户送菜


2022年1月21日


上午召开了全体会议,对今天的工作任务和人员分组进行了明确。我们的任务是早7点至晚9点进行楼门值守,主要负责:看紧楼门、保障供应、采检核酸、敲门问需、送需上门。我被分在9号楼2门,同组人员还有小石和大吉。大筛分组是:宝祥老师、我和晓,并任命我为组长。我们进行了楼门值守分时间段排班。由于是第一次值守,为熟悉情况,下午2点至6点由我和小石负责。实际情况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由于9号楼2门紧邻小区西门,很多住户想自己通过西门取菜、取物。我们要阻止他们出楼门,帮助他们取菜、取物,并保证把每户的菜肉粮油、生活物资送上门。每一个买菜的家庭都会一次性买很多东西,又多又重,运送几次后,已经累得腰酸背疼。再加上始终站着,没有地方坐,又累又冷,四个小时非常难熬。但是让人感到温暖的是,虽然“大白们”来自不同的单位,但所有人见面了都会互道辛苦。大家虽然不相识,也都会自然地聊上几句。而且群众对我们工作也很认可,都由衷地表示感谢。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也感受到了温暖。


晚上9点30分,对大筛组长进行了培训。


虽然津南的条件很艰苦,但馆里始终惦记着我们,千方百计送来各种物资、药品,还帮部分同志带来了家属送来的私人物品。让我们时刻能感受到“娘家人”的关怀。有这样强大的后盾,我们觉得心里特别温暖。


冰天雪地 楼门值守


2022年1月22日


按照排班表,早上7点至中午12点,由我在9号楼2门值守。早上5点半,我就起床了。出发时,发现下雪了。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还在下,而且挺大。我和同一时间值守的同事在操场换防护服。所有的椅子上都积了厚厚一层雪,没法坐下。我简单地拂去一层,坐下穿防护服。到楼门时,天还没亮。一个物业工作人员从楼里出来,看见我,诧异地问:“您这是几点就来了啊?”我对他哈哈大笑。从今天开始,津南区的防控区域进行了调整,有的区域已经降级了。天亮以后,一个工作人员把门口的“封控区”标志换成了“管控区”。本以为下这么大的雪,应该不会有人出入。没想到,一个大姐从楼里出来,拿着一个装着液体的塑料瓶,要去西门送孩子待检验的尿样。我拦住了她,代她去送。到西门将尿样交给她的家属后,家属又回送了一袋东西给她,我返回楼门却发现她已经不见了。由于不知道具体楼层,我联系了领队妍姐,要来社区电话,向他们反映了情况,请他们帮忙找人。过了一会儿,那个大姐下楼拿走了属于她的东西,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后来,又出来一个大姐,要去西门拿菜。我叮嘱她别动,帮她去拿。西门已经封闭,所有物资只能通过栅栏上面的空隙传递,我的身高实在够不着,他们买的东西又属实地多,好几十斤,非常沉。外面的人只能从上面传下来,东西太多,让我分两次运输。雪还在下,积雪很厚,防护面罩上全是哈气,视线模糊。物资太多太沉,我只能托着它倒着走。走着走着,撞到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车上。没管,继续走。四周静极了,只能听见自己呼哧呼哧大口喘气的声音。快到楼门了,谁知雪下有一个障碍物,我脚下一绊,摔在了地上。等着拿菜的大姐看见了,哎哟一声,心疼地说:“妹妹小心点儿啊!”我怕她走出楼门,一着急,冲她喊:“你别过来!”因为按照防控规定,楼里的居民是不能随意出入的。当我把两次的菜都送到她手上时,已累得气喘吁吁。这时,正巧妍姐经过我们楼门,顺手拍下了我雪中运菜的照片。接着,一个居民买的10大桶桶装水运到了。正当我对着10桶水不知所措时,几个巡逻的“大白”看到了,热心地帮我把水运到了电梯里。后来,群里通知做核检,我坚持到中午12点正常交接班的时间才离开。今天特别冷,虽然身上和脚底都贴了暖贴,但雪水早已将鞋底浸透,脚冰凉。此时,我发现面罩上流下来的哈气已经结成了长长的几道冰柱。雪渐渐停了。


为记录这次难忘的经历,我发了一个图文并茂的朋友圈。素来低调、很少发朋友圈的我,被同事调侃:“百年一遇甜甜圈。”下午,大家在教学楼门前拍照留念,记录下这次难忘的出征经历。


晚7点20分,接到通知,我们单位部分同志前往武清区高新公寓进行为期三天的集中隔离。即将离开为之战斗过的战场,大家百感交集。


党的号令、我有行动。同志们在津南抗疫期间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档案方志人的精神风貌,这不正是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最佳践行吗?


大巴车在雪夜中疾驰,透过车窗,我看到两旁的路灯发出温暖的桔黄色灯光,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路……


图片1改.jpg

编研部同志出征津南前在天津大礼堂合影


图片2改.jpg

馆志愿服务队部分同志值守前合影


图片3改.jpg

作者为社区居民运送物资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 显示更多